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日前推出的全国首份“地级市新闻办微博实力榜单”显示,有多个省份未开通地级市政府新闻办官方认证微博,22%此类微博粉丝众多却“长眠不醒”。(5月22日《中国青年报》)
近几年,在公共新闻事件中,网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监督作用。因此,在网络热潮的推动下,官方微博红极一时,大小政府部门都开设了政务微博,但最终多“长眠不醒”沦为摆设。除此之外,许多官微内容陈旧,很少更新,有的官微则是长达两年无人问津。也难怪这样的“政务公开”只能落得个百姓弃之、官府自厌的下场。
泱泱民意,岂可轻拂。官方微博是政府职能部门发布政情、倾听民声、了解民情、与民互动的一个新兴窗口,通过微博可以获取民情民意,并同时让群众了解政府的工作,对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笔者看来,官微不只是一种“形式”,更应该是一种责任。如果政府在开设微博之初就只为图个新鲜,那新鲜过后,官微又该何去何从呢?不仅起不到根本作用,反而像许多政府部门网站一样,起初信心倍满,搞得有声有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消退,最终成了摆设。
事实上,“长眠不醒”的官微不仅听不进去百姓的观点和建议,而且对待问题还不予解决、不予回答、不予解惑,官话连篇缺乏诚意。那么,在笔者看来,如此官微不发“威”的形式主义还不如不搞,不仅让百姓空欢喜,而且也在无形中损害了政府形象,让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更加尴尬。尽管以多种形式构建多种与民沟通平台是好事,树立政府形象也更显亲民,但是,这种交流沟通渠是建立在政府诚意和信心之上的,如果政府只是一味的图个新鲜,没有将工作坚持下去,那么沟通渠道就只能是个形式摆设。
其实,政府部门开通微博的初衷是好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政府开设微博将其闲置,那将置政府的威信于何地呢?百姓们不希望政府部门微博只是图一时新鲜的摆设,成了骗民心树形象捞取政绩的幌子。因此,笔者希望各地政府部门在开通微博的同时,更要真正的将微博事业做好,让官微起到应有的作用,真正做到与民沟通交流,替百姓办实事。
编辑:redcloud
作者:张冉
来源:张冉
本文链接:https://yuqing.rednet.cn/content/2013/05/27/8200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