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沙城市道路命名的思考
廖南豪
[摘要] 本文提出了长沙市的城市道路命名必须要严肃规范。尽可能多一些人文历史,少一些市场商业氛围;尽可能多沿用本地原有名称,少用或不用企业单位名称来冠名。尊重历史轨迹,保留原有风貌,以便更好地弘扬长沙这一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
[关键词] 长沙;城市街道;冠名;企业名称。
近几年来随着长沙城市基础建的设飞速发展,城市的街道宽了、美了、多了,道路名称也多了。为了使新修街道(或道路)有个好名字,去年长沙的报刊上还号召市民积极为它取名。这为城市街道命名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开了个好头,许多市民积极献策,为新的街道冠上了一个新名、美名、好名。但近年来长沙城市区域道路的命名并不尽人意,似乎给人以“杂乱无章,随意冠名”的感觉。
其一,以企业(或集团)单位名称来命名。如多年以前命名的“中意路”、“远大一路”、“远大二路”、“远大三路”、“亚大路”、“佳亨路”、“丽臣路”,还有最近的“万家丽路”等。人们并不反对以企业单位的名称来命名城市街道或道路,但用这种方式命名多了,反而给人以商业广告氛围太浓之感。在现在市场激烈竟争的时代,作为“企业名称”,它的生命并不是无限的,这不仅在国内是这样,就连国外一些百年名牌企业也是如此。然而,城市街道或道路的名称一旦定了下来,它将流芳百世,永恒的延续下去。但这种有限的“企业名称”和无限的“街道名称”将它们拧在一起,显然给人们的印象是别扭的、不恰当的。当初其所以将某条街道冠以某企业的名称,其目的也许是为了弘扬某企业。经数十年或数百年以后,假如这个企业的名称变更或消失,是否这条道路名也要随之变更呢?就如同过去的长沙市中意电冰箱厂(该厂现已更名)前面的“中意路”一样,现在如果将它改名为“伊莱克斯路”,肯定是难以被人们所接受,目前依旧沿用老名称,听起来是很别扭的。以企业单位来命名城市道路,弘扬的应该是这个企业的辉煌,而不是它的反面。
其二,用数字来命名 。如“远大一路”、“远大二路”、“远大三路”、“纬一路”、“纬二路”,还有“八一路”等。按照现在的城市规划,经国务院批准,长沙市区面积将要扩大到350平方公里,新的街道还会不断增加,那时是否还会出现“某某四路”、“某某五路”呢?这种以数字来冠名城市街道的命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数字本身只是一个排列顺序,并无实际意义;它与“某某东路”、“某某南路”相比,无法给人们指示出它的方位和座标,同时也与长沙这一历史文化名城不相称。其实为一条街道冠上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其三,上个月看到长沙的报刊上将早已定好的“火星大道”突然改名为“万家丽路”(在火星大道旁因新建了一座“万家丽”建材市场而得名)。人们真是有些不解,一个好好的道路名称,使用不到一年,就这样说改就改了。如果说“火星大道”这个名称不好的话,当初就不应该使用。对一个城市街道的冠名应当说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然而长沙城市道路名称既然如此随意更变,那么在这条路上将出现一个名扬四海的大型企业或单位,是否还要把这条路的名称再次更改过来呢?
其四,一条直通道冠上三、四个名称,而一条非直通道竟然只用一个名。如西起沿江大道,东往汽车东站方向的直通道,其名就有“中山路”、“八一路”、“远大一路”、“远大二路”;又如南起二环线牛奶公司的立交桥旁,北往芙蓉苑小区的路,其间在金泉大厦前有一条东西向的“纬二路”将这条道路截断并拐了弯,也统称为“紫微路”。该用一个名的不用,而不该用一个名的反而用了。
其五,去年曾见到长沙某报刊上说过,以后凡东西向的街道都统称“大道”,如“五一大道”;凡南北向的则统称“路”,如“芙蓉路”。如果这样来冠名长沙市的街道当然不错,但现在的许多街道名称就要改了,如不按一定规则来取名,长沙的街道就成了现在这种杂乱无章、随意冠名的混乱现象了。
其六,有街(道)无名,有名无牌。特别是一些新建的、新老交界的街、道、巷、里、弄,有些还没有名字。如高桥大市场、三湘大市场、马王堆陶瓷大市场等。许多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不论大街小巷,凡十字路口处都有标明方向的指路牌(当然长沙也有不少街道搞得好,如八一路等),而我们长沙有些街道即使有了名称,也没有指路牌,有的也只不过是象征性的,并不是每个十字路口处都有,更不要谈每一户每一店有其自已的名牌号码了。难怪人们戏称长沙的名牌号码是一个难产的“婴儿”。
长沙是一个美丽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为长沙每条大街小巷冠上一个有意义的名字不仅是有关专业单位应尽的职责,而且也是长沙广大市民热切的希望。对此,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应该规范长沙城市街道的命名。作为一个城市的街、道、巷、里、弄冠名必须有一个规则和章法。古人云:“不依规矩则不能成方园。”而现在长沙城市街道以企业单位来冠名,似乎是有增无减的趋势。如果这样下去,谁都可以有城市街道的冠名权。这不仅是不严肃的,而且有背长沙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光荣称号。在城市街道命名问题上,我们应尽量多体现一些长沙悠久的人文历史,少一些市场商业氛围;多征求一些市民意见,少一些长官意志;最好多用本地历史原有名,尽量少用或不用企业单位名称;更好地尊重历史轨迹,保留其原有风貌。如原来的“蔡锷路”、“黄兴路”往北扩展后,还称“蔡锷”、“黄兴”北路,这不仅纪念了伟人、名人,而且还保留了历史的本不面目。
其次,将现在一些不恰当的街道名称要更改过来。把那些“数字街道”代之以实际义意的名字,如“中山路”以东的“八一路”、“远大一路”、“远大二路”应改为“中山中路”、“中山东路”。我国许多城市都有“中山路”,以纪念伟人孙中山先生。现在这条路的东段即将扩修,说不定这条路以西在不久的将来也同样会加宽,到那时就成为一条比现在更宽广的直通大道,为什么还要用三、四个名称来代替一条街道呢?显然这是不合理的。其实“远大一、二路”并未被多数市民所接受,不少人更不知它起止何方?在高桥大市场前面“二环线”上,由南往北方向的东北角和“火星大道”与“人民东路”交界处的东南角的高空指路牌上,所标明的前方还是“八一路”。这样看来,那些难以深入人心的路名应该加以更改。
第三,在城市街道命名方面,我们不妨借鉴上海市的作法。上海市的街道有
许多用全国有关省、市、县名称来命名,如“河南路”、“湖南路”、“北京路”、“衡山路”等等。现在长沙地区在大搞基础建设,不断扩展城市道路,我们是否也可以将本省这么多市、县名字适当地搬进一些作为长沙城市街道或道路的名称呢?采用这种方法冠名比用企业单位名称要好得多,因为它弘扬的不是那种有限的“企业名称”,而是这个“市”、“县”的名字在长沙的街道上永远留存,其纪念意义本身就大于这条街道或道路名称了。
第四,将那些尚未冠名的街、道、巷、里、弄早日冠上名称,并在此基础上应尽快实施一家一户,一铺一店一块名牌号码工程。许多居民家住“紫微路”已达十四、五年了,现在这儿早已成了繁华的闹区,而大家期望的名牌号码不知要盼到何年何月去。
长沙在不断地变大、变新、变美,广大市民期盼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能跟上她高速发展的步伐,从而使我国这一历史文化名城能与国内外大都市媲美。
2004/ 04/26
廖南豪
[摘要] 本文提出了长沙市的城市道路命名必须要严肃规范。尽可能多一些人文历史,少一些市场商业氛围;尽可能多沿用本地原有名称,少用或不用企业单位名称来冠名。尊重历史轨迹,保留原有风貌,以便更好地弘扬长沙这一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
[关键词] 长沙;城市街道;冠名;企业名称。
近几年来随着长沙城市基础建的设飞速发展,城市的街道宽了、美了、多了,道路名称也多了。为了使新修街道(或道路)有个好名字,去年长沙的报刊上还号召市民积极为它取名。这为城市街道命名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开了个好头,许多市民积极献策,为新的街道冠上了一个新名、美名、好名。但近年来长沙城市区域道路的命名并不尽人意,似乎给人以“杂乱无章,随意冠名”的感觉。
其一,以企业(或集团)单位名称来命名。如多年以前命名的“中意路”、“远大一路”、“远大二路”、“远大三路”、“亚大路”、“佳亨路”、“丽臣路”,还有最近的“万家丽路”等。人们并不反对以企业单位的名称来命名城市街道或道路,但用这种方式命名多了,反而给人以商业广告氛围太浓之感。在现在市场激烈竟争的时代,作为“企业名称”,它的生命并不是无限的,这不仅在国内是这样,就连国外一些百年名牌企业也是如此。然而,城市街道或道路的名称一旦定了下来,它将流芳百世,永恒的延续下去。但这种有限的“企业名称”和无限的“街道名称”将它们拧在一起,显然给人们的印象是别扭的、不恰当的。当初其所以将某条街道冠以某企业的名称,其目的也许是为了弘扬某企业。经数十年或数百年以后,假如这个企业的名称变更或消失,是否这条道路名也要随之变更呢?就如同过去的长沙市中意电冰箱厂(该厂现已更名)前面的“中意路”一样,现在如果将它改名为“伊莱克斯路”,肯定是难以被人们所接受,目前依旧沿用老名称,听起来是很别扭的。以企业单位来命名城市道路,弘扬的应该是这个企业的辉煌,而不是它的反面。
其二,用数字来命名 。如“远大一路”、“远大二路”、“远大三路”、“纬一路”、“纬二路”,还有“八一路”等。按照现在的城市规划,经国务院批准,长沙市区面积将要扩大到350平方公里,新的街道还会不断增加,那时是否还会出现“某某四路”、“某某五路”呢?这种以数字来冠名城市街道的命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数字本身只是一个排列顺序,并无实际意义;它与“某某东路”、“某某南路”相比,无法给人们指示出它的方位和座标,同时也与长沙这一历史文化名城不相称。其实为一条街道冠上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其三,上个月看到长沙的报刊上将早已定好的“火星大道”突然改名为“万家丽路”(在火星大道旁因新建了一座“万家丽”建材市场而得名)。人们真是有些不解,一个好好的道路名称,使用不到一年,就这样说改就改了。如果说“火星大道”这个名称不好的话,当初就不应该使用。对一个城市街道的冠名应当说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然而长沙城市道路名称既然如此随意更变,那么在这条路上将出现一个名扬四海的大型企业或单位,是否还要把这条路的名称再次更改过来呢?
其四,一条直通道冠上三、四个名称,而一条非直通道竟然只用一个名。如西起沿江大道,东往汽车东站方向的直通道,其名就有“中山路”、“八一路”、“远大一路”、“远大二路”;又如南起二环线牛奶公司的立交桥旁,北往芙蓉苑小区的路,其间在金泉大厦前有一条东西向的“纬二路”将这条道路截断并拐了弯,也统称为“紫微路”。该用一个名的不用,而不该用一个名的反而用了。
其五,去年曾见到长沙某报刊上说过,以后凡东西向的街道都统称“大道”,如“五一大道”;凡南北向的则统称“路”,如“芙蓉路”。如果这样来冠名长沙市的街道当然不错,但现在的许多街道名称就要改了,如不按一定规则来取名,长沙的街道就成了现在这种杂乱无章、随意冠名的混乱现象了。
其六,有街(道)无名,有名无牌。特别是一些新建的、新老交界的街、道、巷、里、弄,有些还没有名字。如高桥大市场、三湘大市场、马王堆陶瓷大市场等。许多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不论大街小巷,凡十字路口处都有标明方向的指路牌(当然长沙也有不少街道搞得好,如八一路等),而我们长沙有些街道即使有了名称,也没有指路牌,有的也只不过是象征性的,并不是每个十字路口处都有,更不要谈每一户每一店有其自已的名牌号码了。难怪人们戏称长沙的名牌号码是一个难产的“婴儿”。
长沙是一个美丽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为长沙每条大街小巷冠上一个有意义的名字不仅是有关专业单位应尽的职责,而且也是长沙广大市民热切的希望。对此,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应该规范长沙城市街道的命名。作为一个城市的街、道、巷、里、弄冠名必须有一个规则和章法。古人云:“不依规矩则不能成方园。”而现在长沙城市街道以企业单位来冠名,似乎是有增无减的趋势。如果这样下去,谁都可以有城市街道的冠名权。这不仅是不严肃的,而且有背长沙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光荣称号。在城市街道命名问题上,我们应尽量多体现一些长沙悠久的人文历史,少一些市场商业氛围;多征求一些市民意见,少一些长官意志;最好多用本地历史原有名,尽量少用或不用企业单位名称;更好地尊重历史轨迹,保留其原有风貌。如原来的“蔡锷路”、“黄兴路”往北扩展后,还称“蔡锷”、“黄兴”北路,这不仅纪念了伟人、名人,而且还保留了历史的本不面目。
其次,将现在一些不恰当的街道名称要更改过来。把那些“数字街道”代之以实际义意的名字,如“中山路”以东的“八一路”、“远大一路”、“远大二路”应改为“中山中路”、“中山东路”。我国许多城市都有“中山路”,以纪念伟人孙中山先生。现在这条路的东段即将扩修,说不定这条路以西在不久的将来也同样会加宽,到那时就成为一条比现在更宽广的直通大道,为什么还要用三、四个名称来代替一条街道呢?显然这是不合理的。其实“远大一、二路”并未被多数市民所接受,不少人更不知它起止何方?在高桥大市场前面“二环线”上,由南往北方向的东北角和“火星大道”与“人民东路”交界处的东南角的高空指路牌上,所标明的前方还是“八一路”。这样看来,那些难以深入人心的路名应该加以更改。
第三,在城市街道命名方面,我们不妨借鉴上海市的作法。上海市的街道有
许多用全国有关省、市、县名称来命名,如“河南路”、“湖南路”、“北京路”、“衡山路”等等。现在长沙地区在大搞基础建设,不断扩展城市道路,我们是否也可以将本省这么多市、县名字适当地搬进一些作为长沙城市街道或道路的名称呢?采用这种方法冠名比用企业单位名称要好得多,因为它弘扬的不是那种有限的“企业名称”,而是这个“市”、“县”的名字在长沙的街道上永远留存,其纪念意义本身就大于这条街道或道路名称了。
第四,将那些尚未冠名的街、道、巷、里、弄早日冠上名称,并在此基础上应尽快实施一家一户,一铺一店一块名牌号码工程。许多居民家住“紫微路”已达十四、五年了,现在这儿早已成了繁华的闹区,而大家期望的名牌号码不知要盼到何年何月去。
长沙在不断地变大、变新、变美,广大市民期盼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能跟上她高速发展的步伐,从而使我国这一历史文化名城能与国内外大都市媲美。
2004/ 04/26
编辑:redcloud
作者:百姓呼声
来源:百姓呼声
本文链接:https://yuqing.rednet.cn/content/2013/05/27/8205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