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署名为罗天昊的《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在网络上热传。文章经由新华社旗下机构瞭望智库官方微信推送后,犹如在舆论场中投入重磅炸弹,引起热议。一是舆论关注李嘉诚内地撤资,认为其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凤凰房产独家调查显示,七成网友表示并不反感,认为商人自古逐利,而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二是舆论认为事件的火热从侧面反映了舆论对中国经济的忧虑。凤凰网调查显示,45%的网友则认为这反映的是一种舆论忧虑,揭示了中国经济的某些问题。多家媒体评论也认为,这段网上风波反映的还是很令人熟悉的情绪,比如对官方不满,对官媒不信任,还有针对经济前景和私有财产安全的一些焦虑等等。三是外媒聚焦李嘉诚撤资事件可能会带来“示范效应”。自由亚洲新闻《李嘉诚为什么跑离大陆?》、美国之音《别让李嘉诚跑了,中国商人大逃亡?》等都聚焦“李嘉诚跑了”可能会带来富豪圈的“示范效应”。四是发改委的回应有效稳定了舆论情绪。下图是百度新闻关于“李嘉诚撤资”的关注走势,图中显示,该事件持续受到舆论的关注,特别是9月16日,发改委正面回应舆论后,关注热度达到了高峰。发改委回应后,众多媒体发表评论,在助推舆论关注的同时,也消解了舆论的疑虑。
(“李嘉诚撤资”的关注走势数据来源:百度新闻单位:条)
一、网民:李嘉诚内地撤资是正常商业行为
法制晚报随机抽样(500样本)调查显示,55.8%的网友认为“别让李嘉诚跑了”是道德绑架;四成网友表示,在商言商,李嘉诚的选择是他的个人权利;13.8%的人认为,不必将李嘉诚的“出走”上升到风向标的层次。
凤凰房产独家调查《李嘉诚“内地撤资”被批,你怎么看》,结果显示大部分网友支持李嘉诚的正常商业行为。调查显示,七成网友表示并不反感,认为商人自古逐利,而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李嘉诚愿意在哪里投资,喜欢把自己的产业建在哪里,这是他的权利和自由。21%的的网友认为可能会对市场产生些许影响,而这些影响很有可能是负面的。而其余人们则持暧昧态度,尽管很多人不想看到李嘉诚“跑了”,但是如果他想跑,谁也拦不住、谁也不该拦。
关于媒体的“别让李嘉诚跑了”的观点,大部分网友认为夸大其实,媒体过于“标题党”,有些“打土豪”的走味。45%的网友则认为这也是一种舆论忧虑,揭示了中国经济的某些问题。还有一部分人留言表示李嘉诚的离开,并不足以说明什么,因为这根本不具备指标意义。
二、媒体:大部分认为“李嘉诚不能跑”的言论荒唐
1.“别让李嘉诚跑了”是一种缺乏逻辑的荒唐言论
红网《别让李嘉诚跑了:不讲事实和逻辑是耍流氓》认为,但凡有些常识,就可以发现罗天昊的论调,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资本的本质是逐利,哪里有良好的商业环境、哪里有更好的生财空间,资本就会流往哪里,它只会顺从逐利本性,而不是其他。罗天昊用商业原罪、社会责任来论证“李嘉诚不能跑”,显然有点荒腔走板。
钱江晚报《让李嘉诚大大方方走,天塌不下来》认为,以经济困难为由阻止企业撤资,不仅很难执行,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只会吓到准备进入中国的投资。再说,任何产业都有兴衰周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的正是灵活的进入退出机制,现在中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需要引进更多代表未来的资本,让搞房地产的李嘉诚大大方方地走,天不会塌下来。
2.事件引发关注需要我们检视营商环境
华商网《别纠结于“李嘉诚跑了”》较为理性的指出,我们不能漠视李嘉诚撤资一事,而需要自动开启自检程序,通过这个大企业家的撤资,检测一下整体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国际化程度,进而有针对性地继续推进改革深化。
新京报《不宜用政治笔墨给李嘉诚画像》引发舆论关注,被转发25次。李嘉诚的走或留,其实对中国经济也并不具备指标性意义。眼下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经历转型,对政府部门而言,更重要的是为经济转型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与条件。至于个体选择,也只是个体选择,没必要将其跟中国经济“捆绑”在一起,将其上升到“风向标”的层面,那也是对其影响的夸大。
@人民日报:别让李嘉诚跑了,一句口号莫名发酵,甚至惊动了发改委回应。法无禁止皆可为,只要不违法,人都来去自由,何况商业行为。无论李嘉诚还是谁,都不是什么风向标。我们对中国发展的信心,来自改革开放,来自勤劳耕耘,而不是一个商人是否愿意投资。应当,让市场的归市场,并交给时间检验。
3.该事件反映了社会舆论的焦虑,对国内经济现状的焦虑
环球时报《围绕李嘉诚“驴唇不对马嘴”的争论》指出了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网上批评者认定是官方要“防止李嘉诚逃跑”,而且官方在准备收拾很多“资本家”,尽管稍微严肃一琢磨,就知道这是一些人在恶搞,但这种恶搞就能煽乎起来,这是最应叫绝的。这段网上风波反映的还是很令人熟悉的情绪,比如对官方不满,对官媒不信任,还有针对经济前景和私有财产安全的一些焦虑等等。“别让李嘉诚跑了”这篇文章是临时抓来的“替罪羊”,不逮它,网上那部分舆论还会逮住别的“活鱼”。
4.其他
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彭琳《李嘉诚撤资西进是为新主人腾地方》观点颇有新意,长和系大动干戈的重组,实质不过是“腾钱腾地方”,更清晰一点说是在为新主人的新人马和新战略来腾钱腾地方。至于新主人为什么不能顺顺当当从父亲手中接下主席之位,而要辛辛苦苦地把那么多公司拆开来又重组,请大家自行脑补。在长和系新一轮的投资、扩张、重组进程中,接班人李泽钜和长江基建这一支“东宫亲兵”已经成为当仁不让的绝对主角了。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表示,即使真的开始打土豪分田地,李嘉诚也抓不到。一个官方智库,公然鼓动仇富,煽动民粹,是在给官方挖坑,坑还不小。
@吴钩:《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引发汹涌物议。我觉得倒不是因为作者立论有多出格,如果你看过全文,会发现作者也没提要对李嘉诚怎么样,只是泛泛而论富人要回馈社会。文中对大陆体制与治港政策不动声色的批评更值得注意,然而网民的注意力都被标题党吸引了。那标题唤醒了许多人心中最大的不安,才致物议纷然。
成都商报《何不为“快买下英国”的李嘉诚鼓个掌》写道,现在,他的企业为英国1/4的人口提供配气服务,掌控英国30%的电力供应,在英国投资总额超过300亿英镑,以至于外媒惊呼“快买下大不列颠帝国了”。按某些人的民族感情和爱国逻辑,应该自豪才对。当然,李嘉诚的财富和我们一般民众并无多大关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为这位华人企业家鼓个掌,比气势汹汹地喊“别让他跑了”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三、启示
1.公众媒体、“具有一定身份”的媒体在报道和转发文章上,意义是等同的,都代表了媒体的观点和态度,转发文章,亦须谨慎。署名为罗天昊的《别让李嘉诚跑了》,经由新华社旗下机构瞭望智库官方微信推送后,才如在舆论场中投入重磅炸弹,引起热议。多家评论都特别强调了“新华社旗下机构瞭望智库”,矛头直至党媒新华社。舆论并进一步臆测此代表了大陆官方的态度,最终闹到国家发改委不得不出面回应的地步。
2.目前国内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的形势下,许多悲观、消极的情绪可能会通过各种途径释放出来,官民应通过媒体加强沟通对话,注意引导舆论,防止引发恐慌。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注重“以小见大”,以群众、企业的视角去发现改革过程中的新亮点。
编辑:redcloud
作者:白杨波
来源:白杨波
本文链接:https://yuqing.rednet.cn/content/2015/09/18/819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