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如何防范“一瓶水”引发的舆情危机?
2019-07-16 09:48:11 字号:

  7月3日,2019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北京举行,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演讲中遭遇突发意外,一男子手持矿泉水瓶冲上演讲台向其头部浇水,不但在现场引发轰动,也立即在网上引发热议,成为舆情焦点。


  


  近年来,名人在公共活动中被“不速之客”突然袭击的事例时有出现,包括被浇水、扔鞋、泼洒污秽物,以及上演裸奔之类的“行为艺术”等。

  这类问题通常因对人的实际伤害较轻,惩罚措施不会过于严厉,可又能制造“眼球效应”,迅速成为公共议题。如何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防范和应对,是对名人及其所在机构相关意识和素养的考验。


  事前评估 建立风险防范预案

  在多元化表达的大背景下,个别人利用公共场合,特别是重大会议活动制造事件,以宣示对某机构、企业或名人的不满情绪,而且常常给人以“防不胜防”之感。因而,相关机构或企业在组织活动时,要提高事前防范的意识,把工作重心“前移”,提早引入风险评估工作。

  既往经验和心理分析都表明,制造麻烦的“不速之客”更愿意选择在规模大、关注高的场合下发动突然袭击。很难要求每一个遇到突发事件的个人或机构都能在现场做出正确的应对。

  那么,在组织会议、活动之前,相关企业或机构可酌情建立一套分等级的预警标准和响应措施,并对自身面临的现实舆论环境进行评估,根据实际结果采用不同的预案,从参会人员的安全审查,会场的安保,以及可能出现问题后的处置、回应等角度做好准备,必要时还应该向公安部门报备,从而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造成的伤害。


  加强监测 注重网络信息搜集分析

  做好网络信息监测分析,是从源头上发现问题的手段。在公开场合搞突袭者的最大诉求往往不是伤害被袭击者,而是获得公众的关注,扩大影响,因而他们常常会利用微博等公共信息平台预告,甚至直播“挑衅”行为。

  从本次李彦宏被浇水事件看,一个名为“直男上树”的微博账号就提前预告了袭击行为,从提前的购买活动门票和乘坐火车从外地来京开始,他的微博内容就故意表现得神神秘秘。




  在浇水行动之前,“直男上树”直接在微博上问“小度小度(百度旗下一款机器人),如果我浇你老板李彦宏一脑袋水,会有什么后果”,带有明显的挑衅性。




  上台前又发微博称“我准备上去了”,配图为一瓶矿泉水,其用意不言而喻。

  遗憾的是,作为一家技术公司,百度却没有事前捕捉到这些信号,错过了防范机会。对于企业或机构而言,既要有风险意识,也需要做好各大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信息源的采集识别,通过内容、情感、关联度等维度的分析实时发现隐患,解决问题。


  快速回应 唤起社会共识

  从一些网民的心理看,此类突袭问题发生和传播开来后,引发“娱乐化传播”的可能性很大,并不太关注这类行为本身的性质和对被袭击者造成的伤害,而是用编段子、PS图片、恶搞等方式调侃,以表达和宣泄情绪。因而,涉事机构或个人如果不能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回应和引导,极易使自身的品牌形象在一场网络狂欢中遭遇更大的损失。

  本次事件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李彦宏被浇水的话题在网上传开之后,一些网民的“聪明才智”就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宏颜获水”“水掉哥头”等新词汇被发明,“两块钱上热搜”“李总用百度提供的方式报警被骗”等段子也迅速出现并被广泛传播,这也客观上说明百度公司在公共形象管理方面确实存在着一定问题。

  面临这样的形势,涉事企业和个人不能回避躲闪,恰恰更应该快速回应,积极引导,表明对袭击行为的坚决反对和谴责,唤起公众对任何公民都不能遭受公开羞辱的共识,借以获得理解和同情,并重申继续向前发展的决心。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则完全可能化危为机,变成一次正面的形象展示。

  当然,事后报警并由执法机构对闹事者依法处理也是必要的,以事说法,方能警示后人。

编辑:redcloud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点击查看全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