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处理突发舆情 如何塑造温情形象?
2019-07-19 10:41:44 字号: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的舆情素养普遍提升,应对突发事件时,主动发声、动态回应、主流媒体引导、第三方引导、线上线下同步等流程基本形成并完善。但也看到,在部分突发舆情中,相关工作人员的应对虽合法合理,却被吐槽“冷漠”“不够人性化”。如何实现法理情兼顾,塑造温情形象,为应对工作加分?下面一些做法或可参考。


  敬畏生命:在处置中突出人文关怀

  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快速开展救援、查明事故原因、问责相关人员、启动善后赔偿等工作,以及过程中动态的信息公开是满足舆论关切的必需。在此之外,如能突出人文关怀,可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8月25日,哈尔滨松北区一酒店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26日,哈尔滨国际马拉松依期举办,但鸣枪开跑前,组委会先举行了默哀仪式,向火灾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现场参赛选手、嘉宾、工作人员及观众全体肃立默哀。@哈尔滨发布将这一情况发布至微博平台,网民跟评称“哈马用心”“水火无情人有情”。“10·28”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救援过程中,当车辆打捞出水时,工作人员脱帽鞠躬默哀、周边停靠船只鸣笛,网民表示“鸣笛的那一刻泪目”。2010年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头七”之日,时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前往事发现场,悼念不幸遇难者,事后还将11月15日设为“城市公共安全日”,系列举措至今仍被视为体现城市人文关怀的范例。


  关爱群众:向特定群体“特时特供”易获认同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行政资源或社会资源适当向特定群体倾斜已逐渐成为共识。公共突发事件处置中,相关工作人员在特殊时期向学生、农民工、妇女儿童等群体提供特殊资源,也常获得舆论高度认同,为处置工作添彩。

  2013年“6·7”厦门公交起火案幸存者中,有7名系参加当年高等教育职业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中等职业学校考生,厦门市教育局随后对外表示,经与考生及家长商量,决定按照考生第一天考试成绩和平时在校成绩,安排到相应高校就读,多数舆论表示“人性化,对于社会苦难不能漠然处置”“根据已有成绩来定,也不违背公平原则”。

  2017年“11·18”北京大兴西红门镇火灾事故发生后,西红门地区举办专场招聘会,为因安全隐患风险突出而关停场所中的人员提供新就业机会,相关人员多为外来人口,招聘企业中不少可“包吃包住”,舆论称赞此举暖心。近两年,警车开道、警队接力为待产孕妇紧急送医的新闻频现,也总被赞“为城市温度注入暖意”。


  建立机制:填补舆情个案背后存在的机制缺陷

  社会民生热点舆情出现后,除对单一事件进行处置外,还要关注个案引发的舆论有效反馈、透视个案背后所存的机制漏洞,出台长效举措。

  如今舆论场讨论“斑马线礼让行人”话题,首先提及的城市便是杭州,这已成为其城市名片亮丽色彩,而追溯这一机制的建立过程,重要节点是2009年该市发生的两起机动车斑马线上撞人致死案件。事发后,城市治理者与市民进行多轮互动,最终将这一倡议写入地方条例。

  另外,公共场所性骚扰事件网络曝光频次增高,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关注到该现象,自2017年起主动在地铁这一人流密集场所固定开展“猎狼行动”,并对外动态公布查获“色狼”情况,形成震慑,网民直呼“颤抖吧色狼”。

  城市社区不文明养犬行为常引发争议,两部分人情绪对立。11月以来,多城出现不文明养犬引发冲突个案及“城管打狗”新闻。在此背景下,广州警方发声称为规范管理和加强养犬服务,12月起推出“登记+派发‘四件宝’”系列服务,舆论称赞“广州真好”“突然很喜欢广州”。

编辑:redcloud

作者:人民网慕课

来源:人民网慕课

点击查看全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