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舆情研判:中山二院学生患癌风波,疑云如何消解
2023-11-10 21:53:10 字号:

舆情研判:中山二院学生患癌风波,疑云如何消解

11月7日,网传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团队六名学生集体患癌,引发广泛关注。中山二院乳腺外科、中山二院深夜回应乳腺外科多人患癌、中山二院患癌事件仍有五大疑问需要解答等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百度等平台热搜榜。

热搜第一.png

(相关话题一度占据热搜榜首。)

影响力值.png

(影响力指数:☆☆☆☆☆)

事发已数日,热度依旧居高不下,不时有相关报道被推出,社交平台上关注此事的网友数量也不少。

事件时间线梳理

11月7日

中山二院一教授的学生集体患癌?院方回应:不实,正调查处理;导师:完全是造谣。

11月8日

广州市卫健委:会调查;医院通报:近年有3人患癌,无在读学生;中山二院癌症患者黄某家属发声 :隔天被踢出群聊,目前病情严重;广州卫健委工作人员回应:会组织第三方机构调查实验室;中山二院乳腺肿瘤实验室已拆除?院方人士:凑巧消防检查。

11月9日

中山二院回应网络系统升级:与网络热议无关;中科协就中山二院事件发声:彻查实验室安全刻不容缓;中山二院回应:拆除的是实验室储物柜 6月已计划实施;实验室门牌标志摘除,一患癌医生去年已发现肿瘤。

网络传播情况

全网数据总量大。据红网舆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12 时,网上相关信息总量达50.25万条,平均传播速度为4480.75条/小时;舆论场主要集中在微博平台,信息量占比达87.9%。

互动声量.png

(互动指数:☆☆☆☆☆)

网民互动声量高。相关信息转发数为155.22万,评论数达到109.93万条,总阅读数超3亿。

关注报道媒体多。据红网数据显示,监测时间段内,参与报道的媒体有158家,其中中央级媒体29家,占比18.35%,省级媒体74家占比46.84%。

发文总量.png

(舆论压力指数:☆☆☆☆☆)

敏感信息占比重。在全部信息中,敏感信息达到了47.49万条,占比94.55%,比例可谓相当之重。

舆论热度为何居高不下

中山二院11月8日凌晨发布公告称,近年在该实验室工作、学习过的人员中有3名罹患癌症,分别是胰腺癌、滑膜肉瘤和乳腺癌。这三人中,前两位分别于2017年至2022年及2013年至2018年攻读博士期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学习,毕业后入职本院乳腺外科,从事临床工作。另一人2021年曾在该实验室进修。三人均于2023年被诊断罹患癌症。公告还透露,该实验室成立于2009年,培养了200多名学生,一直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一纸公告并没有止住事件的发酵,原因何在?

一是公众的疑虑没有得到充分回应。经济观察报《中山二院学生患癌风波:完整回应才能消解疑云》文章认为,公众的情绪并非没有理由,公众不是专家,本来就存在严重的知识不对称,再叠加相关部门一些惯性的推诿、回避甚至压制,“不信”在所难免。对于公众的疑虑,当事科研机构应当有所回应。比如,患癌的三人在实验室期间做的课题是什么?从公布的信息看,三人在实验室期间几乎没有时间上的交集,但是否做的是同类课题?和他们同课题组的有多少人?他们的身体状况如何?对于个体而言,患癌的三人,是否有家族肿瘤病史?被拆除了部分设备的实验室是患癌学生此前工作地点吗?为什么拆除?当地卫健委已表示要进行第三方调查,此时拆除难免让人遐想。

二是仍有大量疑问待解答。上游新闻《中山二院多人患癌5大疑云:回应前后不一、患病原因不明》文章列出了5个舆论重点关注的疑问:有人患癌院方为何先否认又连夜承认?除3人患癌外,团队其他人有无不适症状?三人患癌是否与实验室环境及试剂有关?实验室是否致癌调查难度有多大?患癌女医生被导师踢出群聊是否属实?

三是缺少第三方的调查结果。大象新闻《中山二院患癌事件,仍有五大疑问需要解答》文章指出,涉事医院的表态很有诚意,可毕竟自我调查,很难平息公众的疑问。这些疑问,中山二院恐怕不好回答,或再怎么回应,也很难让公众满意。我们期待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出面,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调查结果。

如何有效消解疑云

目前舆论场上相关信息纷繁复杂,有些甚至真假难辨,不仅给某些不实信息传播提供了空间,也给涉事医院带来了极大的舆论压力,如何才能有效应对、消解疑云,让事情水落石出,给公众一个令人信服的交代?

首先,权威调查要尽快跟上。之所以医院发布通报后,舆论仍不买账,关键是缺乏第三方的权威调查,自说自话难免让人觉得公信力不足。正如红星新闻评论文章《破除中山二院患癌疑云,权威调查要尽快跟上》所言,为避免医院自查自说自话,主管部门和第三方权威机构不妨尽早介入调查,廓清事实,还原真相,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极目新闻也发文称,中山二院在此事上已经完全丧失了对外发言的公信力,即便其反复强调医院实验室安全管理比较规范,但自己夸自己,实在是难以取信于公众。如果第三方的评估调查再不快点开始,相关舆情只会更加沸腾,如果有人指望事件冷却不了了之,那必然是打错了算盘。

其次,医院初期回应要多讲事实少下结论。医院初期的通报要尽量多讲事实,而不要急着下结论,尤其是撇清关系的表态,否则很容易让舆论产生推卸责任、逃避责任的观感。有媒体刊文指出了这一问题,称在调查尚未开展、结果未出之前,医院就急于辟谣或试图与之撇清关系,反而给人一种不够负责的观感。信息回应需要及时、公开、真实,不能藏着捂着,否则可能会陷入“越描越黑”的怪圈。

最后,医院在回应时应考虑到患者和公众的情绪。舆情回应不只是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更是在做安抚人心的工作,否则就可能事倍功半。有评论文章就直截了当指出,医院方既需要进行详实、透明的信息公开和调查,也应考虑到患者和公众的情绪,在感情上予以关切和慰抚。不管患癌与实验环境有没有关系,对曾经的学生、工作人员,医院都应该保持基本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温度,这也是一家知名医院应有的医德理念。但从医院的几次回应来看,冷冰冰的“消息不实”和官方通报,也少了些应有的“人情味”。

查清个案很有必要,但有关部门尽快启动清查实验室环境安全行动,特别是针对生物、医药以及化工等相对“高危”的实验室环境,也颇为迫切。正如中国科协就此事发声时所言,这不仅是对科研工作者的负责,更是对公众的负责。

红网舆情中心出品

来源:红网

作者:夏熊飞

编辑:白杨波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