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晚间,众多网友在社交平台反馈滴滴出行App疑似故障,无法定位,显示网络异常。#滴滴崩了# #滴滴打车 打不到##滴滴系统崩溃预计损失超4亿##滴滴崩了后有司机后台收入690亿#相关话题登上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热搜榜。滴滴多次发布致歉公告,称初步确定,这起事故的起因是底层系统软件发生故障。
(影响力指数:☆☆☆☆☆)
网络传播情况
(舆论敏感指数:☆☆☆☆☆)
全网信息总量大。据红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10时,网上相关信息总量共6.92万条,平均传播速度为961.61条/小时。其中,敏感信息60349条,占比高达87.16%。
(传播互动指数:☆☆☆☆)
互动声量高。相关信息转发数6.55万条,评论数16.19万条,点赞数13.34万,阅读数2077.84万,互动声量达2113.92万。
崩溃原因引发舆论猜测
系统被攻击。对于滴滴此次故障的具体原因,有爆料称是滴滴系统半夜被攻击所致。有资深IT技术人士分析,从表现上看,打车、共享单车全挂,不同的业务板块之间应该是有隔离的,说明问题出在更加底层的基础设施。“攻击者一般只能访问到应用层,基础设施访问不到。要么是被攻击者打穿,要么是自己系统操作不慎挂了。即便是前者,也算是一种系统缺陷,才会被打穿。”
裁员带来的后遗症。还有不少观点认为,结合此前的阿里云故障,目前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成为互联网公司主流,此次滴滴崩溃是因为滴滴大量裁员,导致运营系统员工不足。有网友表示,肯定是和裁员有一定关联的,基础员工的离开比高管离职影响大很多,平时还好,但若真的出故障,非常难解决。
11月29日,滴滴出行在官微致歉,并表示,初步确定,这起事故的起因是底层系统软件发生故障,并非网传的“遭受攻击”,后续将深入开展技术风险隐患排查和升级工作,全面保障服务稳定性,尽最大努力避免类似事故再发生。
滴滴崩溃有何影响
经济损失巨大。从经济方面来看,有媒体预测,根据滴滴出行此前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单季度中国出行业务总交易额为725亿元,日均单量达到3130万单,而以此次“崩了”的故障时长计算,估计将会让滴滴损失过千万的订单量和超4亿的交易额。
客户大量流失。本次故障,直接导致不少用户选择其他出行平台,进行风险对冲。比如“滴滴系统崩溃,其他平台爆单”的话题登上了热搜,很多网友表示,因滴滴出行出现故障,第一次用上了高德打车、美团打车和百度打车等。
滴滴业务能力、经营能力受质疑。澎湃的采访报道提到,不少司机都在提现,怕系统出问题自己的账户出问题或者被注销。第一财经,截取其中一段“部分滴滴司机开始提现”,虎嗅等重要平台跟进转载,话题迅速被推上热搜,普通司机、不明觉厉的群众产生恐慌。在故障发生前不久,滴滴刚刚发布2023年三季度业绩报告。营收增长的同时,滴滴三季度经调整EBITA亏损3亿元,并未实现盈利。今年前三季度,滴滴累计亏损14.85亿元。有舆论认为,导致故障产生可能是云能力不足。
网络安全问题需重视
平台有责任加强防范。澎湃新闻评论文章认为,这次滴滴崩了,带来的影响就是跨地区、跨人群的,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和传导性。这种情形,虽然未必能做到百分百避免,但平台有责任加强防范,保障好系统的运行稳定和运营安全,并建立完善的应急系统,尽可能将负面社会影响降到最低。正所谓“体量越大,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传递到滴滴,就是平台责任、经营压力的逐级下放,这是鞭策,也是教训。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管理。前瞻网指出,虽然滴滴强调此次事故是因为底层系统软件发生故障,但是网络安全的问题同样引起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网络安全的关注也日益增加。滴滴此次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仅需要加强对软件系统的监管和维护,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防护和管理。
不断改进安全措施和策略。专业人士表示,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安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任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威胁的不断演变,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我们的安全措施和策略。这包括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及时更新软件和系统、开展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等。另外一方面,要多设置冗余,“狡兔三窟”,备份体系要随时准备好,哪怕永远用不上。
来源:红网舆情
作者:谭婷
编辑:白杨波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uqing-wap.rednet.cn/content/646755/63/13308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