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无臂男子免费乘地铁被要求出示残疾证”一事流传社交网络,引发网民热议。网传视频显示,一名乘客乘坐地铁体验无障碍通行,在明显双手残疾的情况下被工作人员要求出示残疾证才能享受无障碍通行。相关话题登上百度、微博等平台热搜榜。据红网舆情中心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15时,该事件的网上互动声量达108万,影响力值近1108万。
针对此事,3月22日,武汉地铁运营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对这名残障乘客乘坐武汉轨道交通未能由特殊通道通行,给乘客带来不便,深表歉意。
舆论认为相关规定和政策的执行人员应该懂得变通。
网民“Mong”:执行层认死理不懂变通,更重要的是缺乏人文关怀。必须加强人文教育,不能总等出负面新闻了才调整。
网民“37℃”:地铁工作人员是应该好好整顿一下了,我孩子才几岁,一眼就能看出低于14岁以下,但坐地铁非得要求出示身份证。
网民“血色浪漫”:有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太机械呆板了,不晓得灵活机动处理,缺乏人性化。
舆论认为执行人员按流程制度进行操作并没有错。
网民“想改名”:执行层面的表象是源于制度制定的不合理,执行人员未必没有悲悯之心,但是肯定也是受到管理所限,无法或者不想承担制度之外的责任。还是呼吁完善措施吧,也让执行时有变通可依。
网民“Kwazii”:为地铁工作人员,如果没有按流程操作,放进去了,罚款又是罚工作人员的。
还有部分舆论关联近日重庆的一则涉“地铁”话题,认为武汉轨道缺乏人文关怀,而重庆轨道则充分展现了城市的包容性。
这几天,有网友在重庆网络问政平台建言,公交和轨道交通早晚高峰期间应该规定不准携带大件行李乘坐,特别是卖菜的人员带菜筐,会损坏地板等公共设施。重庆轨道回应称,乘客遵守乘坐规定,携带物品合法合规就可以带。
重庆的做法同样也引发了舆论热议。
多数舆论点赞重庆轨道的回应。新京报评论认为,重庆的做法不仅便利了市民,也让整个城市多了不少人们熟悉的烟火气息,是一座城市包容性的最好展现方式。极目新闻评论称,城市交通,应该有菜农的一席之地,大家不必对公交、地铁成为“农产品运输车”而耿耿于怀,应该保持包容的心态,体恤农民的辛苦。只有这样,城市不仅高大上,更有烟火气,还有人情味。红星新闻称,地铁上“杂”一点无所谓,少一些自私自利,少一些歧视和有色眼镜,公共交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便民的价值,这座城市才能更有温度。
还有舆论指出应对所有乘客一视同仁。极目新闻称,建议地铁早晚高峰禁菜筐,说到底还是禁带菜筐的人。这些携带菜筐的又是谁呢?他们都是农民,为了能赶到城里,将菜卖个好价钱。说穿了,打工人早晚高峰上下班挤地铁是为了生活,他们同样是为了谋生,两者之间既没有本质区别,更不必互相排斥。新京报认为,一座城市的公共服务,不能为了一群人的所谓“便利”而将另一个群体排除在外,尤其是在后者所拥有话语权本就不大的情况下。红星新闻评论道,公共交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正如网友所言,它的初衷就是为了便民。一刀切地禁止携带菜筐,这种区别对待的做法,不啻于是在剥夺他们享受公共服务的基本权利,人为制造出一种群体歧视。
笔者认为,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的是广大市民,代表着城市文明的一种心态。无论是残障人士还是普通市民,是城市打工人还是菜农,我们都应该不带偏见的视之为“乘客”,并从一视同仁的姿态中体现出服务的温度。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白杨
编辑:白杨波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uqing-wap.rednet.cn/content/646847/66/1366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