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通报截图)
文|张瑜
7月2日晚,针对“女孩高考288分全家欢呼”事件,抖音发布了官方通报。
简单予以归纳,主要信息有两点:一是女孩高考288分属实,二是传得沸沸扬扬的当事人“趁热”变现之说,如“刚有热度就开启密集直播带货”“走红后注册多个账号一起直播”等均与事实不符。
于女孩及其家庭来说,这份通报有助于澄清误解,使其免遭网络谣言的持续伤害。此前表达支持态度的网友,恐怕也松了一口气。毕竟,他们的信任与善良,并没有被利用和辜负。
一
不过,这份通报的成色,仍然有待仔细打量。
首先,算算时间,通报似乎有些姗姗来迟了。
摘录一下通报内容:“……6月25日晚,女孩母亲账号开启直播,分享个人感受及家庭故事。随后,部分网友提出质疑,认为当事人意欲借走红牟利变现……”
也就是说,6月25日晚之后,一些不实信息就开始滋生了。但抖音的通报,是在7月2日发布,二者间隔了不短的时间。
诚然,抖音方面核查了不少信息,需要耗费一定的精力与时间。但从通报中可知,辨别女孩高考288分是否属实,靠的是“用户出示高考成绩查询录屏及准考证”。这一手段谈不上复杂,线上即可快速完成。而且,女孩方被谣言攻击,势必也愿意积极配合。
至于女孩及其母亲是否“借走红牟利变现”,抖音所核查的信息,包括账号探店视频发布时间点、走红后是否开启直播带货、是否注册多个账号直播等,这些都是平台方不难迅速获取的后台数据。
由此,再来审视这份通报发布的时间点,给人的观感就不免有些“反应迟缓”了。真相的“到场”,是否可以来得更早一些?
另外,谣言“退场”后,造谣者不能拍拍屁股“隐身”。对于那些制造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账号,没理由不予以惩戒。但从通报来看,未见平台方就此有所提及与行动。
二
将目光投向更早阶段,也即“女孩高考288分全家欢呼”发酵成为热点及引发争议之时,平台方“做了什么”,也是值得复盘的议题。
“女孩高考288分全家欢呼”这一视频,在发布之初未经验证,就当时而言,它的真实性是存疑的。在该视频登上热榜之后,平台是否增加了提醒标签,告知用户应当谨慎采信?
当“剧本炒作”之疑四起,当“趁热”变现之问传开,平台又是否对当事人的视频采取了限流等举措?
需指出的是,依据今年5月27日发布的《抖音社区热点信息和账号治理规则(试行)》,对事实不清和广泛争议的热点事件信息,平台会在运营中对内容增加提醒标签,告知用户可能存在事实存疑、证据模糊、观点争议等问题,提醒用户理性谨慎判断。
《规则》还提出,在流量激增期,平台将对存在不当行为或争议的事件当事人,启动适度降热和“冷静”机制。具体举措包括但不限于暂停关注、限制流量、投稿及直播等。
对于热点当事人而言,这是行为约束也是权益保护。然而,平台方是否做了该做的,至少在目前这份通报中,“读者”暂时无法获得答案。
三
据国内知名商业智能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3月,抖音(含抖音极速版)月活跃用户规模已突破10亿,达到10.01亿。
这意味着,抖音等头部短视频平台,已成为调度公共注意力的重要力量,也掌握着前所未有的传播权力。
互联网呼唤可信的内容,也需要和谐理性的表达与互动氛围。作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被推上热榜之上的话题,是“虚”还是“实”,因之衍生的信息流动链条,是频频走向冲突与对立,还是始终保有理性底色,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网络生态,影响着无数个体的价值与行为取向。
传播即权力,权力即责任。一纸通报内外,平台是否真正写好了“责任”二字,是监管应当持续关注的公共议题,也是企业必须答好的发展考题。
来源:红网
作者:张瑜
编辑:夏熊飞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uqing-wap.rednet.cn/content/646941/96/15100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