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纷争”引发公众对预制菜行业的广泛讨论。21日,人民日报刊发报道,国务院食安办已组织国家卫健委、市监总局等部门认真研究,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更好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时刻微民意”针对公众对预制菜的认知、食用情况及态度展开微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预制菜认知度偏低,超六成受访者对预制菜反感,添加剂过多、信息不透明成受访者最主要的担忧。
关于是否了解预制菜。受访者中,46.67%“不太了解,分不清哪些是预制菜”,8.89%“完全不了解”,37.78%“大概知道品类”,仅6.67%“非常了解且明确标准”。
食用预制菜频率上,37.78%受访者“不清楚是否吃的是预制菜”,28.89%“很少吃”,26.67%“吃得不多”,仅6.67%“吃得多”。
如何看待预制菜?超六成受访者对预制菜持反感态度:24.44%“非常反感,认为不新鲜、流程不透明,绝不食用”,42.22%“比较反感,对生产流程担忧,仅应急时吃”;26.67%持中立态度,认为“安全卫生即可”;仅6.67%表示“不反感且会常吃”。
受访者对预制菜的担心,主要集中在健康卫生问题上。40%担心“添加剂太多不健康”,28.89%“食材新鲜度和品质不行”,选择的“相关信息不透明”占24.44%,选择“口感口味差的”仅占6.67%。
在开放性建议中,受访者普遍呼吁“流程透明化”“加强监管”,建议“强制标注预制菜身份”“公开食材类型(冻品/鲜品)与制作过程”“规范餐饮端定价”等,另有部分建议提及“要严控非食材类添加剂”“减少预制菜进校园”。
智库微建议:
强化信息公开:推动生产端、餐饮端强制标注预制菜身份,公开食材来源、制作流程及添加剂明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加强质量监管:针对添加剂使用、食材新鲜度等核心痛点,完善预制菜生产标准,加大抽检力度,对违规企业从严处罚;
开展科普宣传:制定出预制菜国家标准后,通过权威渠道加大宣传普及预制菜知识,帮助消费者理性判断,增进认知。
来源:红网
作者:刘炜翔 实习生 陈虹希
编辑:张瑜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yuqing-wap.rednet.cn/content/646943/66/1530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