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舆情观察 | 石门柑橘“长红”的三个关键词
2025-10-30 13:36:45 字号:

舆情观察 | 石门柑橘“长红”的三个关键词

哈哈.png

▲“湘佳友约·2025年石门县柑橘产销季活动”启动式现场。(黄刚/摄)

红网舆情中心(红网智库)出品

文丨张瑜

“石门又红了”。有媒体如是说。但与其说“又”,不如说“又双叒叕”。

10月25日,“湘佳友约·2025年石门县柑橘产销季活动”正式启动。活动中,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会长鲁芳校,为石门柑橘授予品牌价值32.97亿元牌匾。截至开幕式当晚8时30分,石门柑橘线上订单累计突破30万单,总销售额超过700万元。热浪般的消费热情,在直播间里翻涌流动。事实上,自2001年开始,石门县已连续25年举办“柑橘节”。一颗果子与一座城,一次次书写着骄人成绩,一次次走进大众视野。媒体的“聚光灯”,也一再投向这个被称为“潇湘北极”的地方。石门柑橘何以“长红”,则是舆论场上绕不过去的议题之一。而细细“咀嚼”相关报道,有三个关键词恐怕不能不提。

一是“创新驱动”。复盘石门柑橘的发展史,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创新史。譬如品种创新:开启“无核时代”,引入“尾张”温州蜜柑;推行品种改良,引入“橘湘早”等早熟品种。譬如技术创新:通过生态防控虫害、测土配方施肥,提升柑橘品质;引入智能优选技术与设备,精准分选出不同级别果品。譬如产业链创新:打造有机肥生产、柑橘种植、电商物流、休闲观光等全产业链。创新,让石门柑橘在竞争中始终不落伍,具备了抗风险力与持续成长性。它帮助企业、产业在关键关口“破局”,让石门柑橘从“卖产品”走向“卖品牌”,从“拼价格”走向“拼价值”。

二是“市场导向”。石门柑橘的创新,归根结底,是对市场导向的遵循。无核柑橘,回应了“吃得方便”的期待;“橘湘早”,契合了“先尝为快”的渴望;品质提升,满足了“吃得好”的追求;智能分级,则顺应了消费分层、需求多元的趋势。应看到,市场经济的逻辑一以贯之:谁能更快地洞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谁就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与回报。消费者的需求并非一成不变,也往往不是单一化的。石门柑橘则以持续的感知力和应变力,一次次读懂市场、回应市场。一枚小柑橘,得以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

三是“有形之手”。石门柑橘“长红”,离不开“有形之手”的托举。1984年,当地确立了以柑橘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五年后,石门成为“早熟柑橘出口基地县”。进入新世纪,石门整合多个柑橘小品牌,统一使用‘石门柑橘’地理证明商标,提升了当地柑橘的市场辨识度。连续25年举办的“柑橘节”活动,则搭建起果农、企业、经销商的“共赢平台”。“有形之手”的重要性,从来不应被低估,它可以为市场赋能——通过制度设计、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构建起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生态。在“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各司其职、有效协同的地方,产业才能真正走得稳、走得远。

石门柑橘的“长红”,反映出市场与社会的高度认可。这一良好的舆论氛围,离不开连续25年“柑橘节”的深厚积淀,但归根结底,得益于创新、市场、政府“三力共振”,得益于石门柑橘本身的竞争力。从宣传角度来看,石门柑橘要想“红上加红”,恐怕仍有可提升的工作空间,但如何继续将“创新驱动”推向深入,让“市场导向”这根指挥棒更加敏锐,同时充分用好“有形之手”的力量,系统深入地谋篇布局、实践探索,或许才是石门柑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关键。

来源:红网

作者:张瑜

编辑:刘炜翔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